溫室大棚通風管理指南
精細化管理促生長
隨著氣溫升高,溫室大棚的通風管理對作物生長至關重要。合理通風不僅能調節溫濕度、補充二氧化碳,還能有效預防病害。本文詳細介紹了通風的時間段管理、核心技巧、特殊天氣策略及輔助控制方法,幫助種植者實現精細化通風管理。
一、通風的時間段管理
早晨(8:00-10:00)
操作:拉開棚頂保溫覆蓋物后,先等待1小時,待棚內濕氣自然蒸發、葉片露水風干后,打開頂部通風口3-5厘米進行小風量通風。
目的:排出夜間積累的濕氣和高濃度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補充二氧化碳以促進光合作用。
上午升溫后(10:00-12:00)
操作:當棚溫升至28℃以上時,逐步擴大通風口至8-10厘米(茄果類)或6-8厘米(黃瓜、絲瓜等喜溫作物),保持棚溫不超過33℃。
注意:若外界風力較小,可同步開啟底部通風口,形成上下空氣對流,加速降溫排濕。
中午至下午閉棚前(12:00-15:00)
操作:根據外界氣溫調整通風量。若外部溫度降至22-25℃,逐步縮小通風口,避免閉棚時溫度驟降。
技巧:關閉風口時遵循"由大到小"原則,逐步減少通風量,確保作物適應溫度變化。
二、通風的核心技巧
根據大棚結構調整風口大小
高拱度大棚:熱氣流易排出,風口開至30厘米即可有效降溫。
低矮老棚:因熱氣排出慢,需將頂部風口開至40厘米以達到相同效果。
結合風向靈活調節風口
西風/東風:增大上風側(西風時西側、東風時東側)風口,減少下風側風口,平衡棚內溫度。
南風/北風:兩側風口大小一致,保持均勻通風。
分次通風避免環境突變
每次通風以降溫5℃左右為目標(如從30℃降至25℃),關閉風口待升溫后再重復操作,循環2-3次,避免溫濕度劇烈波動導致作物萎蔫。
防風措施確保風口穩定
使用寬布條代替尼龍繩固定棚膜,增加摩擦力防止風口被吹合;大風天氣需加密防風繩并定時檢查。
設置緩沖膜保護作物
在放風口下方懸掛緩沖膜(如舊棚膜),避免冷空氣直吹植株,減少葉片干邊、果實皴皮等問題。
三、特殊天氣的通風策略
陰雨天:
選擇中午12:00-14:00短暫通風,每次10-15分鐘,間隔30分鐘重復2-3次,排出濕氣但避免溫度過低。
高溫晴天:
若棚溫超過40℃,需額外覆蓋遮陽網或噴灑降溫劑,并延長通風時間至傍晚。
四、輔助控濕與溫度監測
濕度控制:
結合地膜覆蓋、鋪設秸稈吸濕等措施減少蒸發;晴天提高棚溫1℃可降低濕度5%-7%。
溫度監控:
使用溫濕度計實時監測,確保白天溫度在23-33℃、夜間不低于15℃,晝夜溫差控制在8-12℃。
通過以上分時段、分結構的精細化通風管理,既能保障作物正常生長,又能有效預防高溫高濕引發的病害。具體操作需結合大棚實際結構和作物種類靈活調整。
旗鵬農業 經營范圍:
專業設計規劃建造各類農業溫室大棚、智能溫室大棚、連棟溫室大棚、日光溫室大棚(冬暖式溫室大棚),簡易拱棚,新型溫室大棚、異型溫室大棚、玻璃溫室大棚、薄膜溫室大棚、光伏溫室大棚、PC陽光板溫室大棚、新型材料溫室大棚、花卉溫室大棚、觀光溫室大棚、休閑溫室大棚、采摘溫室大棚、科研溫室大棚、育苗溫室大棚、蔬菜大棚溫室,養殖大棚等工程。
專業建設溫室大棚:設計+報價+出圖紙+安裝建造+大棚內配套設施+售后服務一條龍!
聲明: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文章僅供參考,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本平臺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