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休閑觀光農業?很多投資主體片面地認為休閑觀光農業就是把城市的飯店搬到農村,把室外的垂釣搬向室內,把高樓中的客房搬進木屋。事實上,“傳播農耕文化、展示現代農業、體現鄉村風情、釋放市民情懷、承載當地歷史、帶領農民致富”六大元素,才應該是休閑觀光農業的核心概念。陜西溫室大棚建設找哪家?寶雞旗鵬農業幫您忙。
旗鵬農業
在哪里發展休閑觀光農業?
近年來休閑農業發展基本形成了沿海、沿江、中部、城郊四大點位,以餐飲和住宿為主的小農莊居多,但始終未能形成有效的產業集聚效應。休閑觀光農業“村村冒煙”有逐步蔓延之勢。建成和建設中的休閑觀光農業園多數僅編制了概念性規劃,未對產業定位、功能區劃和投資回報等重要內容作科學論證。要促使休閑觀光農業健康持續發展,務必要規劃先行,結合全域內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現狀,以城鄉結合部為重點,兼顧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優勢,編制符合當地實際的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專項規劃。
寶雞溫室大棚建設
休閑觀光農業土地怎么用?
設施已全部建成未來如何掛牌出讓、休閑觀光農業用地以什么樣的價格掛牌等問題仍然困擾著當地政府和投資業主。相關部門應共同研究出臺涵蓋用地性質、征地指標、出讓方式、掛牌價格、使用形式和技術規范的休閑觀光農業用地保障措施,住建和審批等部門也因從自身職能出發,研究出臺休閑觀光農業項目設計、審圖、報建和驗收的審批流程,保障休閑觀光農業項目用地和建設都有章可依。
陜西溫室
休閑觀光農業如何培育?近年來,農業部門的高效設施農業扶持資金、文化部門的文化產業引導資金、發改部門的第三產業引導資金和旅游部門的旅游業培育資金等財政資金從理論上都可以導入休閑觀光農業。但由于部門的側重點和支持方向不同,導致休閑觀光農業企業比較難精準享受財政扶持資金,或在享受扶持后在項目復核、驗收和審計過程中受到質疑。以天籟村枇杷古園為例,在園區建設過程中作為重點農業園區享受了財政智能溫室類補貼,在實際運營過程中為提高智能溫室經營附加值,導入部分餐飲經營功能,項目后期審核中就涉及到財政支農項目投入重點的問題。應該進一步明確休閑觀光農業的業務主管部門,歸口管理財政扶持資金,規范項目引導路徑,允許在突出主業的同時放大效應。
溫室休閑農業開發的五種依托形態
溫室為鄉村旅游與農業休閑化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農業觀光項目的建設,對于發展農業高科技,推廣作物新品種具有重要意義,而建設觀光休閑型溫室,更兼有科普教育、休閑體驗的功能。目前溫室設施在我國已經廣泛應用,我們認為可以依托以下五種形態進行升級開發。
生產依托型觀光溫室
這一類型的溫室主要用于農業生產,是溫室旅游發展的最初模式。此類溫室主要用于生產高附加值的花卉、種苗、特種蔬菜等種植溫室及水產養殖,主要以設施農業經濟收益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農業觀光旅游收益只是補充。如長城葡萄酒生產基地的葡萄種植園、各類花卉苗圃等。
高科技試驗基地型觀光溫室
依托農業科技園、特種植物培養基地等研究機構形成的觀光溫室。這一類型的溫室主要用于新奇特品種動植物培育、科技研發等用途,與生產依托型觀光溫室一樣,觀光旅游只是輔助產業。主要利用試驗基地中的新奇特產品以及無土栽培、營養液滴灌、生產要素全自動調配等大眾游客難以接觸到的前沿現代農業技術作為核心吸引物,配套提供旅游服務設施與活動項目,將科普教育與高科技農業觀光緊密結合,如農科院太空種子試驗種植溫室觀光園。
大型觀覽及休閑溫室
大型展覽溫室的旅游吸引力與觀賞價值主要體現在各種專類植物景觀、特殊觀賞品種上,同時,作為花園中的綠色建筑,溫室本身也通過新的技術手段詮釋了人類與自然、動植物和棲息地間的動態關系,生動展現園林藝術的動感美。
休閑場所型溫室
這一類型的溫室是將休閑場館與溫室技術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型模式,以高端溫室技術為主要結合點模擬大自然生態,隨時提供優雅的自然景觀生態結合、舒適愜意的環境氛圍,富有田園景觀文化,集生態觀光與餐飲休閑等功能于一體,包括生態溫室餐廳、溫室洗浴、庭院溫室、養生溫室、溫室會所等。
綜合型農業生態園溫室
綜合型溫室是在溫室中人為制造大自然環境,山水、瀑布、花草、果木等映入眼簾,是以上幾種溫室開發模式的綜合。包括以旅游接待服務為主要功能的各種溫室,由于溫室內環境的可控制性,可種植不同氣候地區的以及反季節植物,提供田園農業游、園林觀光游、水果蔬菜的采摘等務農體驗游活動,以及以現代高科技農業展示、科普教育等主題的農業科技游。綜合型溫室通常以鄉村環境、田園風光為大背景,內部空間的功能設置可以由農業向復合型休閑、會議度假、康療體檢等延伸,形成一站式溫室休閑綜合體的概念。
溫室設施溫室休閑化升級的六要素
溫室設施的應用,一般以農業生產與研發為主要功能,脫離季節限制與氣候影響是溫室的最大特點。在城郊或鄉村,常見的溫室主要用于種植各種蔬菜、花卉,也可以開展水產養殖、果樹種植、菌類繁殖等生產活動。當前我國的溫室設施主要以玻璃溫室、塑料棚溫室、塑料日光溫室、活動屋面溫室等形式為主,也有各種異型溫室或功能型溫室隨著市場需求不斷涌現。無論類型,溫室設施的功能轉換都應當在不改變農業用途但增加市場受眾、不影響農業生產但提高附加價值的前提下進行。關注微信公眾號:旗鵬農業,休閑農業規劃專家。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為,對于單體或片區的溫室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可以遵循“休閑溫室六要素”的理念,通過溫室的主題化定位、休閑化改造、藝術化升級、景觀化提升、游憩化設計與品牌化包裝實現開發突破。
溫室的主題化定位
溫室主題化定位的核心是凸顯“差異”。北方地區的大部分休閑溫室項目以“綠色生態”作為基調,但大多內容過多,主題不足。
我們認為,溫室的主題定位應當與生產類型相結合,分析市場受眾需求,形成具有獨特性吸引力的主題定位。如“陽光大堡礁”作為熱帶魚養殖銷售溫室的定位;“飛船2046”作為太空植物溫室的定位;“蔬菜森林”作為立體種植溫室的定位等等。
溫室的休閑化改造
溫室的休閑化改造是基于溫室內部空間優化與外部空間拓展的一種方式,將休閑活動與溫室環境恰當的結合,如設置茶藝、棋牌、休閑吧、休憩節點等,通過游線的串聯,形成溫室內部的休閑接待基礎。同時結合溫室的外部空間,打造具有鄉土園藝景觀特色的休閑環境。
結合項目的整體定位,休閑化改造可以按照整體大景觀、大特色來打造,也可以形成“一區一景,一棚一品”的發展布局。
溫室的景觀化提升
作為休閑空間,溫室的景觀化提升應當滿足三方面的需求,首先是本底景觀的打造,應當結合種植結構配置,進行合理搭配,形成整體效果;其次要通過人工手段增加溫室的景觀意境,特別是與水系、噴泉、造霧相結合的動態景觀小品,能夠大大增加游客的體驗感受;最后,必須注重對于游客觀賞體驗的視線規劃,引導游客在最佳的觀景區域停留或休憩,并且能夠形成具有主題特色的“景點”.
溫室的藝術化升級
建筑景觀與游憩節點的藝術化升級是凸顯主題特色,提升休閑品味的重要支撐。溫室作為生產基地,必須遵循科學性,具有產品生產功能;而作為游憩區,又必須具有藝術性和觀賞性,滿足人們視覺親歷和心靈感受。所以,溫室的藝術化表達,應既具有園林景觀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特有的個性。包括泥土的氣息、新鮮的綠色食品、淳樸的民風以及壯觀亮麗的溫室群體等,圍繞整體風格進行立面設計或改造,形成獨具特色的景觀建筑,成為“被大地收藏的田園藝術品".
溫室的游憩化設計
溫室游憩化功能的設計,主要是通過互動、體驗、游樂的方式讓游客能夠更好的參與其中,形成快樂休閑氛圍。因此,我們建議,應結合溫室片區專門設置以引導游客參與體驗及游樂互動為核心功能的體驗區或游樂區,形成圍繞采摘的果醬加工體驗或果酒釀造;圍繞蔬菜瓜果觀光的加工制作體驗;或與生產生活方式向關聯的農具體驗、農事活動、民俗互動等內容,在不同時間推出不同的特色活動主題。
溫室的品牌化包裝
溫室的品牌化包裝不僅僅針對項目本身,同時應當圍繞溫室休閑項目,對溫室科普、溫室產品、溫室加工等系列產品進行整合,進而形成以“生態休閑環境、綠色有機食品、樂活體驗方式”的品牌推廣體系。
溫室休閑是鄉村休閑產業聚集的新動力
當前休閑型溫室的主要類型一般包括生態餐廳、溫泉洗浴中心、溫室會所等,特別是具有一定規模特色的綜合型休閑溫室,已經成為了不少地方聚合休閑產業的新動力。
在諸多溫室型產品中,生態餐廳作為溫室休閑的代表性產品的聚合能力最強,帶動效應最大。目前比較普遍的主要有會議度假型和康體休閑型兩種帶動模式。這兩種帶動模式的核心載體一般都是“生態餐廳+溫室大棚”的結構。
“生態餐廳+溫室大棚”通常以生態餐廳為核心,形成“生態養殖—大棚采摘—現場加工—直接銷售”的服務模式,游客在體驗的同時,享受新鮮菜品。
會議度假型模式是通過與生態餐廳的聯動,形成特色餐飲體驗配套的結構,同時配置高爾夫練習、垂釣、夜間休閑等相關項目,形成以生態采摘、餐飲為特色,以會議度假為形式的會議度假型模式;
康體休閑型模式是以生態餐廳和生態洗浴為核心特色,重點服務于本地化的休閑消費群體,同時配置小球運動、KTV、SPA康療等室內康體型項目。這類項目往往是一個大型綜合體,通過餐飲休閑為帶動,逐步形成對周邊商業和相關服務行業的整合。
規模化設施農業的景區化升級
對于一些已經具備規模化條件的區域,通過對整體農業示范園區或設施農業基地的改造提升,形成大景區化發展的理念,也是鄉村旅游目的地打造的重要手法之一。由于目前大多數設施農業基地是完全與農業化生產為導向的規劃結構,因此必須通過結構優化和功能升級來實現景區化發展的目標。規模化設施農業的景區化升級可以通過“三步走”的形式實現:
一步:以旅游為導向的主題策劃與規劃設計
首先,必須明確大溫室景區的旅游發展思路與理念,通過主題策劃形成發展目標,解決如何配置“吃、住、行、游、購、娛、體、學、療、悟”十要素的問題,并結合定位思路在不改變生產種植結構與園區性質的前提下對大景區進行重新規劃設計。
第二步:基礎設施完善與服務設施配套
依據容量分析合理配置基礎設施,解決游客進入與停留的問題,同時前期必須按照景區化運營的需要,將大門、圍欄、集散演藝廣場、游客中心、餐飲購物節點、特色商鋪商業街、游樂體驗空間等設施進行完善。在此基礎之上,還可以針對部分溫室進行功能調整,形成基本接待(售票)的能力。
第三步:主題園區強化與項目招商
圍繞主題引進符合園區餐飲休閑、體驗游樂、康體拓展的特色項目,利用游線串聯形成的節點或預留空間進行項目招商,形成農業本底與旅游內容互動的持續發展結構。
通過旅游帶動,原有的農業基地或園區,將能夠大大提升地塊及區內農副產品的附加價值,不僅自身蔬菜瓜果等產品能夠實現就地銷售,更能夠通過旅游項目的帶動,促進園區產業機構的優化,解決更多農民就業與農民致富的問題。
現代設施農業的發展,將不僅僅有條件形成景區化的發展模式,實際上將對城市消費人群的生活方式產生重大的影響,形成依托郊野田園環境,以綠色生態回歸為目的的社區化參與模式,而溫室設施的創新發展正是為這種社區化休閑度假提供了可能,以“恒溫空間”為載體的“全時休閑”理念,將成為都市休閑與鄉村度假的核心板塊。
因此,溫室設施的休閑化轉化既要圍繞自身特色形成吸引力,同時必須與新農村的旅游建設緊密結合,形成以新農村為服務中心和特色小鎮,帶動溫室采摘與體驗的發展方式,或者圍繞精品溫室產品與生態餐廳,整合帶動周邊鄉村接待與特色農家樂經營的雙向互動模式。